中國科普網訊(記者胡利娟)3月3日是第八個“世界野生動植物日”。記者從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獲悉,為共同守護生命多樣之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不斷加強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護科學研究,除了組織開展輪葉貝母、丁香葉忍冬、鐵木等資源調查和保育研究外,還啟動了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育項目儲備,編制完成上方山極小種群野生植物保育項目、北京霧靈山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鐵木保護示范項目,以及基于菌根共生特性探究北京松山地區極小種群蘭科植物的種質保育項目三個項目的可研報告,為后續項目實施奠定基礎。
為給野生動物營造更好的棲息環境,近年來,北京市生態環境建設力度不斷加強,野生動物資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大。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2018年開始的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建設提出,要重塑城市生態環境,提升林地綠地的生態功能,突出“近自然”理念,統籌抓好生境保護和野生動物棲息地營建。不僅如此,北京還在平原地塊每1000畝營建1處本杰士堆,配植食源植物、蜜源植物,適度留野,結合雨洪蓄滯建設小微濕地,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水源和隱蔽地,促進區域生物多樣性恢復和維持。
目前,北京市的陸生脊椎野生動物已從1994年的461種,增加到現在的500多種。
今天,在房山區牛口峪濕地公園舉辦的科普宣傳活動現場,放歸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北京市一級保護動物大斑啄木鳥、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翹鼻麻鴨三只野生鳥類。同時,工作人員還就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法律等相關問題,與直播間的觀眾進行了答疑互動。并通過在線有獎知識問答的形式科普北京地區常見野生動物,提升市民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現場放歸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何建勇 攝
現場放歸北京市二級保護動物翹鼻麻鴨。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何建勇 攝
據了解,2020年,北京市完成了《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并于6月1日起施行,堪稱史上最嚴格的京版野生動物保護地方法規。《條例》的發布實施,為依法堅決革除濫食野生動物的陋習,嚴厲打擊非法交易、非法食用野生動物等違法行為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市園林綠化、農業農村、市場監管、城管執法等部門聯合開展了專項執法檢查工作。針對固定市場、農村集貿市場、自發市場、冷庫、公園、農家樂等重點場所,嚴守亂捕濫獵、運輸寄遞、市場交易、終端消費四道防線,加大對非法獵捕、非法人工繁育、非法運輸、非法交易、非法食用野生動物等5類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特別是在3-5月候鳥遷徙期,組織力量重點加強對候鳥繁殖地、遷飛停歇地、遷飛通道等集中分布區域開展野外巡查巡護,清網、清套、清夾和清除毒餌等專項行動,嚴厲打擊非法獵捕、運輸、售賣野生鳥類的違法行為。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