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果能量高,吃完會長胖?凍卵對女性而言是個很好的選擇?《2月“科學”流言榜》發布,來聽聽專家怎么說。
1.流言標題:車厘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不能吃了
流言內容:車厘子作為水果中的“貴族”,價格一直都令人“可淺嘗而不可吃爽”;然而,今年的車厘子價格竟然出現了大幅度下降,讓很多車厘子控實現了所謂的“車厘子自由”。可是好景不長,就在人們因可以盡情吃車厘子而歡呼雀躍之時,“無錫地區某疾控中心進行常態化監測對車厘子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新聞上了熱搜,繼無錫之后,2021年1月23日,石家莊某市場進口車厘子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也呈陽性。很多人表示,剛囤下的好幾箱車厘子都不能吃了。
真相解讀:其實車厘子還是可以放心食用。首先,我國市場上售賣的進口車厘子大多來自智利,當地對車厘子的采摘、包裝、運輸等環節有相應的安全措施,到達我國海關還要進行嚴格消毒,各地也會對進口產品進行常態化監測;其次,即便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呈陽性,可能是由病毒核酸片段所致,并不意味著食用車厘子具有傳染性,而且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新冠病毒可以經消化道傳播。公眾可以到正規超市、賣場、水果專營店等場所選購水果,食用前可加入蔬果洗滌劑反復浸泡清洗幾次。接觸物品后及時洗手,不要用臟手去接觸眼睛和鼻子。
2.流言標題:堅果能量高,吃完會長胖
流言內容:瓜子、花生、核桃、堅果……這些都是春節聚會期間,家家桌上必不可少不了的零食,聊天、看電視的時候,不知不覺就會吃不少。據說,吃堅果會發胖,能量奇高。
真相解讀:適量吃堅果并不會導致發胖。堅果屬于高能量食品,其中含有多種不飽和脂肪酸、礦物質、維生素E和B族維生素,適量攝入有益健康。《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人每周吃50~70g,平均每天約10g,相當于10~12粒水煮花生、7~8個腰果、2個碧根果、一把半帶殼瓜子、1個紙皮核桃?!睹绹R床營養雜志》發表的一篇有關堅果消費與體重及肥胖長期關系的研究發現,食用堅果不會引起體重增加,反而有益于體重控制。研究還指出,在不增加能量攝入的前提下,堅持長期適量食用堅果可作為預防肥胖的健康飲食的一部分。
3.流言標題:寒冷的冬天會成為新冠病毒新的“溫床”
流言內容:對于新冠病毒的傳播和存活,有這么一種說法:新冠病毒生性喜寒,氣溫越低,存活時間越長。在剛過去的冷冬,伴隨低溫而來的我國北方多個城市先后暴發聚集性疫情,有人擔心,寒冷的冬天會成為新冠病毒新的“溫床”。
真相解讀:低溫確實會延長新冠病毒在環境中的存活時間,但不等同于“溫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一般來說,在0℃以下(比如-10~-1),新冠病毒能夠存活幾周至幾個月不等,但病毒在外界環境中的存活時間還受到物體表面、溫度和濕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而今冬北方城市出現的疫情主要還是由于人際傳播導致的。隨著天氣的逐漸轉暖,病毒活力會出現先增強后抑制的變化趨勢。因此,疫情防控絲毫不能放松,更不能寄希望于氣溫回升。最科學有效的措施仍是在落實好各項疫情防控措施基礎上,普及接種新冠疫苗,提升國民免疫率,最終戰勝新冠病毒。
4.流言標題:凍卵對女性而言是個很好的選擇
流言內容:一般女性年齡超過40歲以后,卵巢功能就會逐漸減退,受孕率也會隨之下降。某些女性在年輕時暫時沒有生育計劃,但并不排斥生育,為了給未來的自己留下更多可能,往往會通過冷凍卵子的方式保存年輕狀態下的卵子,因此,凍卵對女性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真相解讀:目前,凍卵這一技術還沒有得到完全驗證,所以最好還是自然生育。凍卵即冷凍卵子,是在女性年輕健康時取卵子冷凍,避免卵子隨人體衰老,待有生育需求時取出冷凍卵子使用即可。但卵子對溫度十分敏感,冷凍可能造成卵子細微結構及染色體的損傷,而且冷凍卵子遠沒有在體卵子活躍,因此受孕的成功率比在體卵子低。目前冷凍卵子的技術還沒有達到成熟階段,即使可以冷凍、復蘇,形成受精卵、胚胎,但胚胎真正成長為健康孩子的概率較低,其安全性也無法評估。2012年全世界范圍內共有100多個凍卵受精發育成活的嬰兒,到目前年齡尚不足10歲,尚缺乏遠期觀察數據支持。
5.流言標題:冷鏈外包裝檢測陽性,冷鏈不安全了
流言內容:春節前,關于“冷鏈外包裝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的報道頻繁,從冷凍肉制品到海鮮,再到水果、乳制品無一幸免。尤其是天津某品牌雪糕三份送檢樣品被爆全部呈陽性,更加重了民眾對于冷鏈的恐慌。由此可見,冷鏈不安全了。
真相解讀:這種說法并不全面。雖然冷鏈運輸幾乎涵蓋了大部分家庭日常生活所需的食物品類,但并不是所有冷鏈運輸的食品都有問題,被污染的情況主要發生在進口產品中。國內整體疫情形勢處于低風險,所以國內生產和運輸的冷鏈產品并不存在風險,大家在購買時也無須擔心。即便是上文提及的天津某雪糕問題,也是因為使用了被污染的乳清粉導致。此外,國家對進口食品和原料設置了全面的監測制度,一旦檢出核酸呈陽性就會即刻召回、封存、消毒并處理,因此公眾不必談“冷”色變,只要關注相關消息,不購買、不食用可能存在污染的食品即可。
6.流言標題:春節隔離獨處對身心有害無益
流言內容:春節前后,為了進一步防控疫情發展,各地嚴格落實防疫部署,對于途徑疫區的人,集中或居家隔離成為一項必要措施。隔離期最難熬的不是空間上的局限,而是與親朋分離的孤獨、無法及時處理工作的焦灼等心理困擾,這些心理困擾很容易讓人心態“崩”掉,持續的獨處有害身心。
真相解讀:社交隔離并非都是“洪水猛獸”。有研究顯示,獨處能平復人的情緒,即對情緒產生鈍化效應。社交隔離可以讓人擺脫日常冗余的信息,徹底脫離原本環境中令人迷失和焦躁的因素,從而獲得一種對生活更高層次的感知,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情緒調節的能力。此外,隔離期還可以通過“引導想象”(guided imaginary)為自己“創造”一些小確幸,從而獲得愉悅心情。比如,找一個安全的、不被打擾的空間讓自己舒服地待著(可以是任何姿勢);輕輕閉上眼睛,感受深呼吸,體驗獨處的喜悅。隔離是特殊情況下的臨時性狀態,換個角度想,這或許是命運中難得一遇的“休假”,可以讓自己的身心強制性放空一段時間,也是一種徹底的休息。
責編:黃維佳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醫學分社副社長
聯合發榜:科學辟謠平臺、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合作機構:CCTV生活圈
平臺支持:騰訊較真、微博辟謠、頭條辟謠、抖音、老爸評測
專家點評:
本月上榜流言以疫情防控內容為主。國內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希望大家繼續做好個人防護,合理膳食,增強自身免疫力。(張繼國)
本期評審專家(按姓氏筆畫排序)
評審組長:
張繼國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 研究員
評審專家:
李 泱 解放軍總醫院第六醫學中心心血管病學部研究所 研究員
唐 芹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 研究員
黃乘明 中科院動物研究所 研究員
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員
下一篇: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京開幕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萍季W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