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包括河北石家莊、黑龍江綏化、吉林通化及北京周邊以鄉村為主的地區,陸續發現外來新冠肺炎疫情案例。從防控疫情考慮,北京和一些省市小學提前放寒假,有的學校未完的課程,放云上實行網上續課。
從線下面對面授課,改為線上上課或直接放假,把孩子交給家長管理,這倒有利于小范圍以家庭為單位的防控,但這就給家長造成了壓力。一天,我不經意從朋友圈看到一位年輕媽媽發的一幅漫畫。畫面上,一個小女孩問媽媽:“麻麻,我放假了,我們又天天在一起,您開心不?”對面的媽媽卻捂著手帕掉眼淚。小女孩以為提前放假了,可以和媽媽天天在一起就開心。可她哪里知道,她天天泡在家,媽媽要管她吃喝拉撒睡,還得安排網課,顧家又顧工作,多辛苦!哪能開心起來?
一位深圳的年輕媽媽日前在朋友圈稱:“ 2020,前所未有,帶娃生涯最艱苦最具挑戰也最易有挫敗感的一年。上半年孩子迎著新冠返崗上學,下半年困于網課,母子關系差點崩盤。直到昨天的期末考試分數出來,娃的成績還算滿意,才將2020畫上了完美的句號。”
這兩位年輕媽媽的心聲,對在家帶孩子的困惑有一定代表性。從防控疫情考慮,將學校面對面授課,改為在家網上授課,雖然是科學方式帶給人類的一種便捷,但也是一種防控需要的無奈。
從學校網課,到近一年來的社交活動甚至國內外舉辦的大型會議,也多是采用線上方式。線上教學或視頻連線講話,有其便捷的一面,但也有明顯的情感交流的缺失。
比較線上與線下,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從傳播的目的看是一致的?;蛳驅W生或向受眾,傳播一堂課或一次講話,以達到影響學生或受眾的目的;授者或聽者,角色也沒有變。線上教學,最大的優勢是突破了時空的限制,正基于此,在這次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中,線上優勢得到充分發揮。
但線上傳播與線下傳授,所帶來的效果還是有差異的。線上教學,孩子多限制在一個狹小的屏幕空間,學生缺乏轉換課程帶來的儀式感,更容易讓學生因為被限制在一個只有視頻的小區域里,缺乏師生的情感互動,缺乏老師與學生面對面的語言、表情或眼神的交流和監督,而造成聽網課的疲勞感、煩躁感。基于上述原因,相當一部分人認為,線上授課的效果不如課堂面授,認為線下教學,老師和學生有溫度有情感,遠比光電符號的交流來得真切和受用。
比如,目前在全黨全國正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抓好青少年學習教育,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也需要在青少年中普及黨史知識。在學習黨史知識中,如果將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將學習書本知識與戶外參觀活動結合起來,也許學習效果更好。
科學是由人類推進的,也是為人類服務的。離開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只有冰冷的機器或數字符號,不是人類終極需要的。把線上與線下結合起來,將科學與人類情感互動聯系起來,讓學校老師觸摸到孩子的笑臉。唯有世界攜手共同消滅瘟疫,才能讓人類有更多線下活動的機會。
(作者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原副總編輯)
上一篇:人老耳背很正常?
下一篇:山西人為什么愛吃醋?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萍季W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