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低碳丙綸面料T恤。 受訪單位供圖
◎科技日報記者 付麗麗
外賣讓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但隨著外賣的普及,也產生了大量廢舊餐盒。這些餐盒用完之后去了哪里,會不會造成塑料污染?日前,在美團青山科技基金的支持下,由東華大學先進低維材料中心高級研究員李斌等聯合研發的首款再生餐盒料制備低碳丙綸面料正式發布。團隊創造性地提出把廢舊餐盒加工改性,制備得到超細旦丙綸纖維,并將其做成了具備快干功能的T恤。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使用的外賣餐盒已經超過了100萬噸。“考慮外賣餐盒的出路時,我們聯想到了20多年前,廢舊飲料瓶被做成了再生滌綸面料。于是我們就想,用聚丙烯做的餐盒,回收之后是不是也可以做成再生丙綸面料。”李斌說。
有了想法之后,團隊很快做了驗證。結果顯示,這一想法在技術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實施起來仍有挑戰,如再生餐盒料除雜、去味、紡絲以及面料生產等多個環節都存在一些技術問題。首先是餐盒的回收和清洗,回收餐盒一般含有不少雜質,需要運用熱洗、超聲波洗等特殊工藝來洗凈。其次是造粒改性,餐盒料由于本身流動性好、分子量低,經過多次加熱熔融之后,性能下降較為明顯,因此需要通過共混改性的方式來提升其性能。還有就是紡絲,再生材料紡絲對于工藝設備有特殊的要求,加工時需要進行相應的技術和工藝調整,才能制備出合格的細旦丙綸絲。
李斌說,要解決上述環節的問題,就需要打通上下游產業鏈,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比如餐盒上面有油,如果清洗不干凈會留存雜質。而一點點雜質都會影響后面的紡絲質量,紡出來的絲線就容易斷。
經過多方不懈努力,團隊最終解決了一個個難題,成功打通了“再生餐盒—切片—造粒—拉絲—織布—成衣”的技術路線,實現了從外賣餐盒到快干T恤的再利用。在現場,主辦方展示了這款采用再生餐盒料制成的低碳丙綸面料速干T恤。T恤摸上去十分柔軟、細膩。
李斌介紹,這款T恤從外表看與普通T恤并沒有什么差別。但事實上,超細旦丙綸纖維有它獨特的優勢,那就是疏水快干。因為丙綸是用聚丙烯做的,聚丙烯本身不親水,因此人出汗之后,汗液不會被面料吸收,而是可以很快排出。此外,它還很保暖、輕便。丙綸的熱傳導效率低,細旦丙綸纖維經常被用于制成保暖內衣。而且丙綸的密度只有0.9左右,相比于滌綸和其他纖維,穿起來更輕便,所以細旦丙綸纖維也常被用于制造速干衣和運動服飾。
“由于這款T恤的面料來自廢棄的外賣餐盒,因此與傳統的細旦丙綸纖維相比,它還有低碳以及促進塑料循環的獨特意義。”美團青山計劃項目總監田瑾說。團隊曾為再生餐盒料進行了相應的第三方碳核算,結果顯示,與原生材料相比,其減碳量可達73%。
近幾年隨著人們對于運動服飾需求的增加,超細旦丙綸纖維的市場份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團隊對其應用前景充滿信心。“我們用再生餐盒料制備的低碳丙綸面料,有望成為與再生滌綸并駕齊驅的可持續紡織面料。相信未來會獲得更多品牌商和消費者的青睞。”李斌說。
上一篇:這一年,我們力促人工智能行穩致遠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