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張佳欣
科學家一直想知道,西南極冰蓋是否是一顆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定時炸彈”。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志上的研究,來自一只生活在南大洋的小型章魚的DNA新證據表明,西南極冰蓋比之前認為的更接近崩潰。如果人類無法將人為導致的升溫控制在《巴黎協定》設定的1.5℃以內,從長期來看,海平面將面臨上升3.3—5米的威脅。
圖奎特章魚的基因組掌握著南極冰蓋歷史的線索。
圖片來源:《科學》網站
南極洲周圍的水域中生活著幾種不同的圖奎特章魚。這些章魚沿著海底爬行,通常不會離家很遠。少數個體或它們的卵可能偶爾會隨洋流漂流到鄰近的群體,但位于羅斯海和韋德爾海的種群被不可逾越的西南極冰蓋隔開。
然而,對南極洲不同地點圖奎特章魚的DNA分析表明,這兩個種群在大約12萬年前就混合并交換了DNA。這是地球歷史上的最后一個間冰期,當時的溫度與今天相似。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只有當西南極冰蓋不橫亙在中間,以及整個大陸相對開放的航道允許章魚在羅斯海和韋德爾海之間自由旅行的情況下,章魚基因庫中觀察到的模式才可能出現。這一發現表明,南極西部冰蓋在末次間冰期內崩塌了,進而允許兩個地理上彼此分離的章魚種群進行混合。
這項研究提供的經驗證據表明,當全球平均氣溫與今天相似時,西南極冰蓋就會崩潰,這預示未來西南極冰蓋崩潰的臨界點已經接近。
上一篇:“電子土壤”促進作物生長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