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世界文明史表明:世界因人的存在被賦予價值,文明因釋放人的潛力而進步和升華?;厥兹颥F代化之路,各國現代化道路各具特色,但人的素質提高,行為、觀念變革,潛能的開發卻構成了現代化的主旋律,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可持續進行并取得成功的關鍵。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的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一條立足中國大地、植根中國文化、契合中國實際的道路,沿著自身的軌跡和邏輯發展演進。在這一進程中,推進人的現代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使命貫穿其中。人的現代化體現了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主體和價值主體的內在統一。
科學素質打開人類進步的大門
科學素質是當今時代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要求。它是人在觀念、行為和精神不同層面體現的對科學理解、掌握、運用和崇尚追求的基本素質,提升科學素質意味著改進觀察世界和利用智慧的方式,意味著夯實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18年首屆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賀信中指出,科學素質打開了人類進步的大門。提升科學素質是實現人的現代化的必然途徑和國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突飛猛進,科技與經濟社會發展加速滲透融合,促進公眾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推動科學、社會、人的協同發展,已越來越成為各國社會和諧、經濟發展、文化進步和科技創新的基石。
要培養公民的現代心理、行為和人格
必須深刻把握新時代公眾科學素質建設的戰略意義、理論邏輯和現實路徑,全面提高公眾科學素質,更好地促進公眾分擔現代化進程中的責任、分享現代化的福祉,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人與技術、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讓全體人民擁有現代的心理、行為和人格,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邏輯起點和充沛動力。
2022年,我國公民具備科學素質比例達到12.93%,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6.73個百分點。公民科學素質水平的持續快速提升,為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并向前列邁進,奠定了豐厚的人力資源基礎。但與此同時,我國城鄉、區域科學素質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情況,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大城市和小城市、城鎮和鄉村之間,整體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差異顯著。
必須加強國家科普能力建設,充分發揮科普在提升公眾科學素質中的重要作用。要更加強調科普的人民立場,不斷加強科普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開發優質科普資源,注重數字技術與新媒體,著力解決科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提高科普公共服務的覆蓋面、精準性和滲透力。更加強調科普的時代特征,要應對技術迭代之變,構造科普新平臺,應對客體需求之變,構造科普新場景,應對社會前進之變,構造科普新治理。更加強調科普的全面價值,推動科普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科普與科技創新、科普與教育發展、科普與人才培育、科普與社會治理等相貫通,更好地促進物的全面豐富和人的全面發展。
(作者系中國科普研究所科普理論與政策研究室主任)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萍季W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