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時報記者 陳杰
“坐著‘時間’的船,我們跨越到了2024年。”2023年12月31日晚,搜狐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以“時間”為主題開啟科學跨年演講,用持續近4小時的沉浸式物理推導,帶領公眾重溫百年前愛因斯坦走過的路,尋找“時間”的真相。
“化身”愛因斯坦暢聊時間
身穿黑色西裝禮服、手拿煙斗的張朝陽“化身”愛因斯坦,把時間推回到了1905年。
眾所周知,宇宙大爆炸之前是沒有時間概念的,時間可以通過地球繞太陽共轉一圈是一年、地球自轉一圈是一天類似這樣的周期性事件來定義。張朝陽借助微分幾何知識,現場講解了廣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和愛因斯坦場方程,并介紹了史瓦西度規,最后計算了衛星定位所需的時間修正。
作為上世紀最偉大的方程,大到引力波,小到GPS精確到米量級,還有一切宇宙尺度的物理學,都是愛因斯坦場方程來決定。近幾十年來,隨著韋布空間望遠鏡和探測技術的提升,很多東西反復證明相對論是正確的。張朝陽表示,“我們收到的信號就好像在回溯宇宙的演化歷史,我們看到了過去。隨著探測技術更加發達,宇宙的歷史將在我們面前展開。”
通過躍遷能否實現星際旅行?時間穿梭回到過去能成為現實嗎?空間站與地球的時間一致嗎?張朝陽一一解釋:星際旅行基于蟲洞理論有可能實現;回到過去理論上有可能但不能違背因果律;中國空間站與地面存在的時間差,則是由時空彎曲和相對運動兩個因素共同造成的。
學習物理有助于理性思考
《張朝陽的物理課》開播近200期課,連續開啟了清華大學、重慶大學等高校專場,還出版了兩本同名書籍,備課手稿也寫滿了上千張餐巾紙。
“兩年來,物理課一直是硬核推導”,跨年演講中,張朝陽不斷強調物理直播課的特點。他認為,如果只是作為科普去定性描述,大眾聽完依舊不懂科學究竟是怎么回事。
自2021年張朝陽第一次在崗什卡雪山隨手在紙殼寫下推演公式開始,就奠定了《張朝陽的物理課》這種獨樹一幟的硬核風格。從宇宙大爆炸到“小步高頻”的跑步技巧,從《流浪地球2》的洛希極限到云南玉龍雪山的溫室效應,從奧本海默的物理學貢獻到羊肉泡饃背后的物理原理……兩年里,《張朝陽的物理課》不斷用“研算”解析宇宙萬物、生活煙火,在全網掀起了知識與科學的學習熱潮。
“重拾物理也并非要成為物理學家,而是認為把基礎物理傳承下去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張朝陽認為,了解物理會提高效率,提升對某些問題定量思考和邏輯推理的能力,在思考問題時也更加理性。(主辦方供圖)
上一篇:一本大部頭,給孩子講中國史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