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百種運動中,哪些運動對普通人群的健康最有益?最能降低死亡率?
最能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01
室內健身
降低全因死亡率27%
常見項目:
有氧體操、舞蹈、瑜伽等有氧運動。
好處:
在進行室內有氧運動時,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基本持平,可以起到鍛煉心肺功能、提高血管功能、減肥的作用,幫助改善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約36%,如果能達到推薦的運動量,能夠降低約27%的全因死亡率。
推薦運動量:
最好每天進行30分鐘~1小時的室內有氧運動,另外每周額外進行150分鐘的力量抗阻訓練。
注意事項:
室內有氧運動強度較小,想達到最佳效果,需持續保持“中等強度”,也就是運動時心跳呼吸稍有加快,但還可以勉強說話交流的程度。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02
游泳
降低全因死亡率28%
常見泳姿:
蛙泳、仰泳、自由泳等。
好處:
游泳在鍛煉全身肌肉的同時,可以幫助改善全身血液循環和增強心肺功能,預防老年人罹患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延緩呼吸器官機能的減退,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約41%,如果能達到推薦的運動量,能夠降低約28%的全因死亡率。并且人體在水下時,脊柱關節、膝關節的壓力較小,更不容易受傷。
推薦運動量:
游泳屬于中強度有氧運動,建議每次游泳的時間在30分鐘左右,每周游泳3次~5次。
注意事項:
對于游泳來說,蛙泳、仰泳、自由泳的適合人群并不相同,在游泳時,需要結合自身的身體健康狀況,比如是否有膝關節疾病或者腰部疾病,然后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泳姿。
蛙泳不適宜患膝關節病和O型腿的人;
仰泳不適合肩、踝關節損傷者;
自由泳則不適宜腰突、腰腿痛患者。
03
揮拍運動
降低全因死亡率47%
常見項目:
羽毛球、乒乓球、網球、壁球等。
好處:
揮拍類運動往往都需要調動身體多個肌肉群,眼睛看著球來進行手眼的協調,同時在擊球一剎那,會有一個相對的爆發力發出。它強調了協調性、柔韌性,同時要有一定耐力,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來提高肌肉骨骼的力量,提高心肺功能以及協調性,可以讓人的注意力更集中,使大腦處于活躍狀態,起到幫助延緩大腦的衰老及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對比那些沒有進行身體活動的參與者,進行了揮拍運動的人,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約56%,如果能達到推薦的運動量,能夠降低約47%的全因死亡率。
推薦運動量:
網球和壁球屬于高強度有氧運動,建議每周進行1小時~2小時的運動。乒乓球屬于中
等強度有氧運動,建議成年人每周進行150分鐘的運動。
注意事項:
中老年朋友選擇揮拍類運動時,要考慮自身條件,比如膝、踝、肩關節是否有原發病或傷病。像羽毛球對身體素質的要求一般較高,場地大、球速快,中老年朋友們在選擇羽毛球的時候要慎重,而乒乓球的活動量沒那么大,場地也小一些。
揮拍運動主要強調的是雙方對打,還是需要兩個人的參與,這樣從娛樂性和參與度,對于人們的身心健康是有好處的。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如果說你實在是沒額外時間做上述的運動
那么最普通的走路
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
04
如何才能越走越長壽?
研究表明:
1.每日走路步數在10000步以上的人群,可以降低發生腫瘤、心血管意外以及全因死亡的風險。
2.在此基礎上,日常步行強度(步速以每分鐘步數計算)更高的人群,即步行速度更快的人群,可以進一步降低發生腫瘤、心血管意外以及全因死亡的風險。
相較于每日步數,步行強度(步速)與發生腫瘤、心血管意外及全因死亡方面的健康獲益表現出更強的關聯性,為了達到健康目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采用更快的步速走路。
健身走三要素:步幅、步速、步態
步幅:健身走的步幅要比正常走路的步幅大一些,多出半個腳掌即可。
步速:每秒走2步~3步,每分鐘120步~144步左右,這樣有助于提高心率,激活心肺功能。
步態:要輕盈,腳落地時膝蓋微屈,腳后跟到腳尖過渡要順暢,同時身體重心迅速跟隨移動,過程中我們要調整呼吸,上身挺直,雙手自然擺臂。
在健身走的過程中,感到呼吸急促,身上微微發汗時,保持這個感覺20分鐘到30分鐘以上,才能對心肺起到作用。
05
運動雖好,方式不對反傷身
運動損傷的三大原因:熱身不夠、場地因素、疲勞訓練。
1.熱身:
無論做什么運動,首先都要進行熱身,特別是揮拍運動、游泳這種全身肌肉協調運動,一定要提前進行熱身,可以做做踢腿、拉伸等動作,然后循序漸進地進行運動,才不容易受傷。
2.場地因素:
運動時,要選擇合適的運動場地,穿戴合適的運動裝備,比如運動衣、運動鞋等,并且燈光、氣溫都要多加注意,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寒冷的氣溫可能使全身的關節肌肉發生僵硬,容易在運動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損傷。
3.訓練強度:
不論做什么運動,一定不要疲勞訓練,有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平時沒有時間鍛煉,所以到了周末一運動就要兩三個小時,運動時間比較集中,這樣的運動方式是不對的,建議將運動分到各個階段,每次時間不要太長,這樣才不易疲勞。
并且,不論什么樣的運動,運動完了以后,膝關節疼痛持續超過2個小時,就說明運動過量了,需要減少運動量,大家要根據自身的年齡,來調整運動量。
專家:呂紅斌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運動醫學科主任 主任醫師
來源:CCTV生活圈
復核:李南南 湖南省科普作家協會理事 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調研宣傳工作部副部長 二級調研員 中國科普作家(醫學方向)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上一篇:【科普中國繁星追夢】長圖 | “神算子”背后的“超算青年”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