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占明錦
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博士
你準備出門踏青嗎?
春天一到,許多人都喜歡外出踏青郊游,對打工人而言,假期又顯得尤為珍貴。好不容易等到清明假期,可糟心的是,清明節氣前后,天公總是不作美,時常下起瀝瀝細雨,阻擋了我們一顆想四處玩耍的心。
來源丨圖片素材網站 不授權轉載
有人很疑惑,為什么每逢清明必下雨?這是人的錯覺,還是有一定的道理呢?經過一番研究,小編終于找到了答案。
“清明”是什么?
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五,就是中國傳統的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清明節氣。
實際上,我們日常所說的“清明節”,其實并不止于清明節氣。
在清明節氣的前一天,即三月初四,叫做寒食節,這是我們悼念先人、祭祖掃墓的日子;而清明節氣的大前天,即三月初三,叫做上巳節,在《詩經·鄭風》中提到,“士與女,方秉蕳(jiān)兮”,這一天,人們一起出門踏春,好不快活。
來源丨pixabay
將清明節氣、上巳節、寒食節這三個日子結合起來,才是我們所說的完整的“清明節”。清明節以掃墓祭祖作為主要內容,兼具了踏青和諸多的民間風俗,在宋元時期正式得到確定。
那么,為什么我們會覺得清明常與下雨相聯系呢?大詩人杜牧筆下所述的“清明時節雨紛紛”,是真的嗎?
清明時節真的雨紛紛嗎?
想知道清明是否真的“離不開雨”,我們可以從數據中窺知一二。
據中國天氣網數據顯示,1991-2020年近30年的時間里,在清明節氣前后(4月5日到4月19日),出現下雨日(每日降雨量≥0.1毫米)的概率較高的城市,前十名分別為長沙、南昌、福州、貴陽、廣州、杭州、重慶、成都、武漢和南寧。這些城市全部位于南方,下雨日的概率均超過了40%,最高可達60.7%。
來源丨中國天氣網
從降雨量看,1991-2020年,清明前后降雨量較大的省會級城市中,降雨量最大的是南昌地區,高達124.1毫米;位列第二、第三的是長沙和廣州,降雨量均超過80毫米。
來源丨中國天氣網
由此看出,清明雨紛紛并不是我們的錯覺,那么,為什么一到清明就會下雨呢?
為什么南方一到清明就下雨?
按照成因,降雨分為對流雨、鋒面雨、地形雨和臺風雨四類,清明時節南方的雨就主要屬于鋒面雨。
所謂鋒面,就是冷、暖氣團相遇時的交界面。由于暖空氣較輕,被抬升到冷空氣上方,當溫度降低后就逐漸冷凝形成降雨。
鋒的形成示意圖
來源|人教版高中地理選擇性必修一教材
清明節氣,來自北方的冷空氣勢力減弱,而來自海洋的暖空氣占主導地位,暖氣團沿著冷氣團徐徐爬升,形成暖鋒。由于暖鋒移動速度較慢,一般會帶來連續性降水,而不是突如其來的暴雨。這就是為什么清明時節“雨紛紛”,而不是“雨嘩嘩”。
來源丨百度百科
在我國的東部地區,鋒面雨帶會發生季節性移動,雨帶推移到哪里,哪里就進入多雨期;相反的,雨帶未覆蓋到的區域降水較少。
春末(約4-5月),雨帶主要位于華南地區,帶來較多降水,也就是俗稱的“龍舟水”。而此時距離北方的雨季(約7月下旬-8月上旬)還很遠,由于春季氣溫回升較快,蒸發加劇,地表缺乏植被覆蓋,裸露的沙土遇上大風就會形成沙塵天氣。據中國天氣網統計,1991-2020年,二十四節氣中,平均揚沙日數較多的,集中在清明、谷雨期間。
來源丨中國天氣網
除了鋒面雨,我國南方地區還有可能會出現對流雨。春分后,太陽直射點到達北半球并不斷向北移動,我國受到的太陽輻射增強,地面不斷升溫,空氣受熱膨脹上升,水汽冷卻凝結,就形成對流雨。這種降水的范圍小、持續時間短,變化較快。
如果恰好遇上冷空氣,冷暖氣流激烈碰撞,就會出現如雷暴、冰雹、短時強降水等的強對流天氣。3至4月,對流雨主要在華南地區出現,到了5月,對流天氣開始在全國地區進入高發階段。
除了下雨、刮風沙之外,清明前后還常常出現“倒春寒”的現象,這是為什么呢?
為什么清明前后會有倒春寒?
倒春寒,顧名思義,就是在春季出現乍暖還寒的降溫現象。倒春寒的出現其實與清明無關,它只是恰好出現在3-5月間,南方北方均可能出現。
據我國2017年制定的《倒春寒氣象指標》(GB/T 34816—2017),倒春寒指的是每年春季中,前期暖后期冷,且后期氣溫明顯低于正常年份的現象。
來源丨pixabay
由于每年的春季,正好是我國冬季風即將轉為夏季風的階段,這個時期,南下的冷空氣活躍度較高;如果冷空氣南下比較晚、強度又大,就會出現“倒春寒”的現象。
倒春寒除了引起溫度降低,還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對于有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來說,氣溫突然下降,容易誘發基礎疾病,需要特別注意。
此外,倒春寒會導致農產品如早稻幼苗等受低溫凍害,還會使果樹如桃子、葡萄等大幅減產。好在隨著農業科技的發展以及氣象預報預測技術的成熟,農業工作者可以隨時關注天氣情況,及時做好預防措施。
來源丨百度百科
“梨花風起正清明”,清明可以說是春天中最為重要的節氣之一。在即將到來的節日里,不妨跟身邊的親友們分享一下這些清明小知識吧~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