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聽說“猝死”這個概念,是在讀一篇新聞:一位公交車司機,在生命的最后一秒鐘把車停在了路邊,避免了一起重大的交通事故。
后來,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猝死而死亡。
在街頭賣東西的小販、在KTV引吭高歌的大學生、以及IT和金融行業的年輕從業者。
01
什么是猝死
“猝死”,從字面意思上來講就是突然死亡。
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是發病后 6 小時內死亡者為猝死。但是從表現上來看,大多數猝死都是一種“瞬間死亡”。
有些導致猝死的疾病,在初期不易被發現。而另一些,則是來勢兇險,在幾分鐘內會奪去了人的生命。
導致猝死的原因很多,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過敏、中毒等等。
今天要說的是心血管系統導致的猝死,被稱為心源性猝死。
02
“過勞死”與心血管有很大關系
“過勞死”,是導致猝死的一種常見原因。
通常,死者在死亡之前長時間、高負荷地工作,或者是長時間經受精神上高壓力的折磨。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這種死亡方式,往往與心血管有很大的關系。
一些正當年的中青年人,往往會因為工作壓力大或是趕工期,而長時間地開夜車。
為了能夠完成高強度的工作,除了需要集中精神外,還需要大量的體力來支持。
此時,機體內交感神經一直處在高度興奮的水平,分泌了大量的血管活性物質,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
此時,心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把血液壓打入到已經變細的血管中;而血管也要承受高壓、高速血流所帶來的巨大沖擊力。
長時間保持血管收縮、血壓升高的狀態,會對心臟和血管造成極大的傷害。
血液在心臟的循環示意圖。藍色箭頭代表靜脈血的流向,紅色箭頭代表動脈血的流向丨Mayo Clinic
長此以往,心臟持續加力工作,終會導致心臟功能衰竭。
衰竭的心臟再也無力將血液打入血管當中。
隨后,血壓下降,血流動力學紊亂,會導致患者休克,緊接著會發生組織器官灌注不足、臟器衰竭,最終導致死亡。
即使,心臟長期超負荷工作后,并沒有發生衰竭。
還可能會發生另一種情況:由于血流速度較快,一些潛在的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受到血液沖擊而破裂,繼而導致導致血管破裂,造成出血。
因為腦血管的走形中存在很多“大轉彎”,這種血管破裂尤其容易發生在顱內。
如果出血量大、速度快,患者會因為顱內壓快速升高,死于腦疝。
03
久坐不動也會引發死亡
在猝死的患者中,因肺栓塞致死也比較常見。仰天長嘯而后死,不單單是書中演繹的,它形象地描述出了肺栓塞這種疾病的表現。
健康時,人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需要依賴肺部正常的血液循環。
當血栓堵塞了肺動脈后,肺部沒有血液通過,從而導致全身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不能排出,氧氣不能進入血液,如此一來,會導致死亡。
現在很多人由于長時間高壓高強度工作,機體處在應激狀態,凝血系統也相對興奮,導致血液容易凝固;
一些女性長期規律服用復方短效口服避孕藥,有造成血液高凝的風險。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久坐不動,下肢受壓,本來就高凝的血液流速變慢,很容易形成血栓。
隨著血栓慢慢變大,移動四肢或者血流沖擊就會讓血栓從血管壁上脫落,隨著血流游蕩。
靜脈血最終通過下腔靜脈、右心來到肺部。
如果血栓隨著血流真的到了肺動脈,就會發生肺栓塞。
由于突發的胸痛和急性的缺氧,患者往往會在發出呼喊后,很快倒地身亡。
下肢靜脈血栓脫落后,沿靜脈回流到心臟后,再經由心臟到達肺部,形成肺栓塞 | Mayo Clinic
04
排便也能“殺人”
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飲食習慣的改變,讓在 40 歲左右被診斷為冠心病的人越來越多。
其中一些人的病變甚至到了比較嚴重的地步,運動量一大就會導致心前區疼痛(心絞痛)發作。
這種人,經常在排大便的時候發生猝死,大便干燥的時候,猝死的幾率會更大。
排便有一個屏氣、用力的過程,會導致胸腔和腹腔的壓力增大,回流到心臟的血量因此減少。
同時還會引起心跳加快。這些都會導致心臟冠狀動脈的缺血。
對于健康人來說,這并不是什么問題,但對于冠狀動脈本身存在病變的患者,這種冠脈缺血,很有可能突然導致心肌梗死。
如果病變范圍比較大,梗死的面積大,則有可能造成心臟急性衰竭,發生心源性休克,繼而由于不能及時得到救治而發生死亡。
先前已經有過心梗的患者,由于心肌已有壞死,這種加重心臟負荷的活動,很有可能導致心臟梗死的薄弱部位突然破裂,直接導致死亡。
05
如何預防猝死?
1、要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
不要動輒加班熬夜,更不能在身體已經感到不適的時候還強撐著。
過勞死的患者,很多人在死亡之前都有胸悶、胸痛或是頭暈、頭痛等癥狀出現,這就是身體在報警了。
所以,如果你感到疲憊,請盡快休息,千萬不要為了追求一時的效率,犧牲自己的生命。
對于長時間坐著不動工作的人來說,每一兩個小時就站起來走一走,可以有效地促進腿部血液流動,避免肺栓塞。
2、遇到問題及時就醫
很多因為心臟病住院的患者其實都有過心前區疼痛的經歷。
但是他們沒有當回事,甚至即使懷疑自己得了心臟病,也沒有來看病。
這是非常危險的。
心臟病的發病總是從穩定的心絞痛,發展到不穩定心絞痛,最終導致心肌梗死(急性血栓形成等導致的毫無征兆的心梗除外)。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運動后心前區疼痛的情況,或是發現自己的活動耐量明顯下降,一定要到醫院就診。
這不是在危言聳聽,冠心病的發病年齡已經越來越早,如果不注意,下一個心梗的也許就是你!
3、積極地救治。
如果身邊有人倒地,或者是意識喪失,打了 120 之后,一定不要坐等救護車的到來。
對于發生猝死,尤其是心臟停跳或者是心功能急性衰竭的患者,及早地現場開展心肺復蘇(CPR)是非常有效的。
如果有人在你身邊倒地,呼之不應,脈搏又摸不到,盡快對他進行胸外按壓,同時呼叫救護車,也許你能救他一命。
來源:果殼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上一篇:最新“口罩令”發布!國家疾控局:這些場景還需要佩戴口罩
下一篇:返回列表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網絡,與科技網無關。科技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